□周学泽

山东省气象台于6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:预计24日,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最高气温在38℃以上,其中德州北部、滨州、东营、济南北部和淄博北部可达40℃~41℃,沿海地区26℃~31℃,其他地区33℃~37℃。

这是山东省气象台继6月21日、6月22日、6月23日发布高温预警后,再一次发布高温预警。截至23日下午,山东有1/3的区域站气温超过40℃,其中当日最高温出现在青岛平度古岘观测站,达到44.1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本次山东高温是黄淮、华北大面积高温的一部分。中国气象局6月24日8:47发布消息,6月23日 华北、黄淮等地高温持续,其中,北京南部、河北中部、天津中西部以及山东北部等地达40~41.4℃,山东有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预计6月24日白天,华北、黄淮等地持续有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其中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中北部、河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℃~39℃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中部、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℃左右。

对本次黄淮、华北高温,山东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留喜表示,高温天气主要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所致。大陆暖高压脊从新疆延伸到华北一带,像山东、河南所在的黄淮流域,华北京津冀地区,都受到影响。大陆暖高压脊控制下,气流下沉,有一个增温效应,空气干燥,而且垂直和水平的风速都比较小,散热慢,因此天气以晴热为主。但大陆暖高压脊控制下,湿度小,晚上气温能降下来。

造成鲁豫和京津冀高温的大陆暖高压脊,对于很多人来说,是一个专业度较高的名词,它是怎么形成的?高留喜解释:高压脊,是水平气压场上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突出的脊状部分。三面气压较低而一面气压较高的天气系统,简称脊,高压脊内气流较弱,常伴有辐散和下沉运动,天气晴好。大陆暖高压脊的形成,与晴好天气之下太阳辐射加热地面有关。端午节期间,正值夏至,太阳辐射强,加热时间长,空气湿度小,地面升温快,受热后气流快速上升,会在高空中堆积,也即空气密度增加,气压相对周围高些,这就是华北地区大陆暖高压的成因,经过一定时间,形成高压脊,并随西风带系统移动。

高留喜表示:高压脊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,大陆暖高压主要与太阳辐射热力作用有关,低层大气暖平流输送也对暖高压脊的形成和增强有很大作用。当然,现在其具体成因,专家也很难完全说清楚。

对于导致本次华北地区高温的“大陆暖高压脊”,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:“热穹顶(heat dome)”。“热穹顶”是指高层大气热高压与附近低压形成了稳定的“ω”型环流。它像个罩子一样把来自海洋的热空气罩住,靠近地面的空气被加热后试图上升,但由于高层是高气压,又被上层的高气压压回地面。

“热穹顶”的本质是西风带弯曲形成的高压脊。西风带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,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,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。我国不少地方受到这种高压脊的影响。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解释说:“区域受阻塞高压的影响,盛行下沉气流,导致天气晴朗,夏日阳光炙烤下容易出现高温,另外下沉气流引起增温现象,也使得高温火上浇油。”

(焚风效应示意图,太行山和黄土高原地势较高,相对于东侧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,易形成焚风效应)

此外,高留喜认为,山地翻山气流的下沉增温,产生焚风效应,也对本次黄淮和华北高温产生了影响。具体来说,河北和北京的焚风效应,其气流来自太行山西侧;本次,山东地区普遍高温,但根据国家气象站监测,40℃以上高温主要出现在泰沂山系北侧的济南、淄博、潍坊、滨州、东营等市,这些区域焚风效应明显,气流主要来自偏南方向。

中央气象台6月23日预计,未来10天,华北东部、黄淮大部将持续高温天气,高温日数有8天左右,为此,中国气象局已于6月23日9时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。本次高温持续时间较长,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。

责任编辑: 李文智 签审: 兰传斌

上观号作者:大众日报

上一篇:李强结束对德国、法国的访问回到北京 世界微速讯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